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一項經常性工作,要引導黨員、干部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將“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著力推動形成遵規守紀、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列入今年主要工作。
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紀檢監察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深化運用黨紀學習教育成功經驗,準確運用“四種形態”,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推動黨的紀律建設不斷走深走實、取得更大成效。
在抓實黨紀學習上鞏固深化,把黨的紀律建設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監督
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再次對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作出部署,強調“要鞏固拓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
2024年在全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是黨的歷史上首次開展以黨紀為主題的集中性學習教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緊扣目標要求、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督促落實,著力解決了一些黨員、干部對黨規黨紀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問題,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領導班子從嚴抓好黨的紀律建設,推動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一項經常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紀律教育機制,使紀律教育貫穿干部成長全周期、融入組織管理全過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在抓實黨紀學習上鞏固深化”作出部署。
紀律教育是培養紀律自覺的重要途徑,關鍵在常態長效。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的形勢任務和階段性特征,深入貫徹《關于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深化運用黨紀學習教育成功經驗,將黨紀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學習的本和源。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重中之重,全面系統及時學習黨章黨規黨紀,通過持之以恒加強紀律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讓學習黨紀的過程成為增強紀律意識、提高黨性修養的過程。
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身處重要崗位、肩負重要職責,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這些重點對象在紀律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加強紀律教育,既要抓好領導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等重點對象,也要堅持把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統一起來,將紀律教育覆蓋全體黨員、干部,把紀律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監督、貫穿干部成長全周期。
加強紀律教育既要有潤物無聲的正向引領,也要有觸及靈魂的反面警示。要推進紀律教育方式創新,通過選樹先進典型,強化示范效應,讓廣大黨員干部學有榜樣,同時用好用活案件資源,多種形式開展警示教育,用身邊人身邊事以案明紀、以案說法,讓黨員干部行有警示。
在嚴格執行紀律上鞏固深化,切實維護紀律剛性、嚴肅性
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證明,紀律建設必須依靠強有力的執行作為保障,方能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在嚴格執行紀律上鞏固深化”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堅持執紀必嚴、違紀必究,對違紀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維護紀律剛性、嚴肅性,防止“破窗效應”。
2024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88.9萬人,其中黨紀處分68萬人。相關通報中許多都存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力”“政治意識淡漠”等違反政治紀律問題。
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黨的政治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如果政治紀律守不住,就會影響對其他紀律的遵守。紀檢監察機關是黨的“紀律部隊”,要深刻把握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極端重要性,通過有力政治監督,及時發現、著力解決“七個有之”等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堅決清除同黨離心離德的“兩面人”、結黨營私的“小團伙”、陽奉陰違的“偽忠誠”,消除政治隱患,維護政治安全。
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各項紀律都要嚴格遵守。要通過執行政治紀律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從嚴,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巡視巡察、追責問責等工作中把紀律挺在前面,對違反黨規黨紀的問題,發現一起就堅決查處一起,根據違紀行為的性質、情節和危害程度,依規依紀依法確定相應的處理措施,保持紀律持續的威懾力,使各項紀律規矩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有責不擔,正氣難彰;失責不問,百弊叢生。問責是管黨治黨利器,嚴肅有效問責有利于促進各級黨組織、黨的領導干部強化責任意識,督促紀律執行到位。但也要看到,有的單位和地方依然存在問責不力以及簡單化、泛化等問題,挫傷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破壞問責工作的嚴肅性。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防止問責不力或泛化簡單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嚴格依規依紀依法用好問責利器,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問責案件提級審核、質量評查,既防止問責不力、避重就輕,也注重糾治問責泛化、“求快不求準”等問題。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對黨的紀律建設抓得不嚴不實,“四風”問題突出、違紀違法現象多發的問題嚴肅問責,推動形成全黨動手一起抓紀律、管紀律、執行紀律的良好局面。
在準確運用“四種形態”上鞏固深化,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
1月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4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據統計,2024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214.8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24.8萬人次,占總人次的58.1%。
“四種形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理論、實踐和制度創新。2024年,《紀檢監察機關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實施辦法(試行)》印發,首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四種形態”作出全面規定,是對“四種形態”的具體化、規范化、制度化,標志著“四種形態”形成了重要的制度成果。
紀律是戒尺,“四種形態”是刻度。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必須在準確運用“四種形態”上走在前、作表率,更好把握尺度標準,提高依規依紀依法履職能力,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黨的自我革命引向深入。
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更大功夫。突出監督第一職責,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落實寬嚴相濟、嚴管厚愛要求,堅持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做細做實日常管理監督,常態化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綜合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予以誡勉等方式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及時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確保第一種形態真正用起來、實起來、硬起來。
“四種形態”是一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整體,猶如四道防線,逐級遞進、層層設防。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充分發揮‘四種形態’層層設防的作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挽救黨員干部,既加強外在剛性規范,又引導他律向自律轉化。在注重運用好第一種形態的同時,要準確把握常態、大多數、少數、極少數的運用標準和要求,統籌考慮事實證據、紀法標準、思想態度等具體情形,區分性質、情節、危害、后果等不同情況,把握黨紀、政務處分的匹配適用,精準定性量紀執法,做到寬嚴相濟、精準得當,實現“懲治極少數”和“管住大多數”協同并進。
紀律既是“緊箍咒”,也是“護身符”。提出“四種形態”的政策初衷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充分體現黨的政策和策略,體現組織的關心和愛護,既讓黨員干部重視、警醒、知止,又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嚴管厚愛中激勵擔當作為。紀檢監察機關要正確把握政策策略,注重紀法情理貫通融合,加強誣告行為治理,及時開展澄清正名,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實現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的高度統一,充分調動保護黨員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紀律嚴明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刻總結運用黨紀學習教育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提高紀律建設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以嚴明紀律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匯聚為中國式現代化團結奮斗的磅礴偉力。
(裝備投公司 紀檢監察部)